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2章 每个人都演着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(六千字大章)(4 / 5)

&esp;&esp;“韩坤,你那么想讲道理,我们就和和气气说清楚。校友圈这种东西,我还真不期待,当然,我不反对有人期待。

&esp;&esp;扪心自问,如果你将来的综合实力,能混到贵校校友的前一半,校友圈对你的帮助价值还会那么决定性吗?不会。

&esp;&esp;这种东西,都是你在圈子里的位置越垫底,你期待圈子平均水准能给你的拉扯就越大。如果你是校友圈最顶尖的存在,那基本上只有你帮扶别人,不用别人帮扶你了。

&esp;&esp;一个只能以校为荣的人,才会躲在学校的大旗下面蹭好处。一个校以你为荣的人,是要负责冲在最前面、拉高学校上限的——是不是和我刚才说的‘刻板印象’概念很像?

&esp;&esp;弱者是躲在群体中、蹭刻板印象的好处,强者是直面最前沿的竞争、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给外界的整体刻板印象!

&esp;&esp;有些人即使学历低,但他有心有志做拉高自己所在群体的形象,那他就比那些躲在刻板印象后面吃老本的人高尚!”

&esp;&esp;韩坤顿时语塞。

&esp;&esp;他很想反驳,但这时候要是气急败坏,不成了“他想做个吃刻板印象老本的人”么。

&esp;&esp;顾辙见他闭嘴了,纵横捭阖地转过身来,大手一挥,对着全包厢的同学说:

&esp;&esp;“趁着今天这个机会,我有几句心里话,送给所有觉得自己没考好的同学——高考如果失误了,这意味着什么?人生失败么?不是!最多只是意味着,你中学阶段没学好。

&esp;&esp;当然,这还是因为如今的技术和制度限制,高考只能一锤定音,所以要用一考来代替中学六年的努力。未来技术进步了,考核成本控制下去,说不定一次考试都代表不了六年的努力了”

&esp;&esp;顾辙说到这里,稍微停顿了一下。这些话和他要表达的思想其实关系不大,但作为重生者也是不吐不快。

&esp;&esp;因为后世的高考确实改革了,随着考试成本下降,有多次考试、取最高加权排名的,那样对于偶然失误的人是一个福音,也能降低单次卷子难易度变化带来的扰动。

&esp;&esp;大伙儿稍稍花了一点时间,才勉强理解了顾辙的展望,然后他继续往下说:

&esp;&esp;“即使是现在,高考考砸就意味中学没学好,那么,大家要如何尽量改变命运呢?很简单,我总结出来一个规律,那就是退一步要进两步。

&esp;&esp;这个社会很公平,一个人做错一次,不可能再做对一次就被人原谅,因为那样的话犯错将变得毫无惩罚性成本,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犯错、然后轻易改过就行。

&esp;&esp;所以人类历史的规律,从来都是错一次,至少要对两次来弥补。中学没学好,你大学再努力,毕业去顶级大公司找工作时,你的简历还是可能会直接被人扔进垃圾桶。

&esp;&esp;但是,你可以换一条求职之路。比如,假设四年后胡梓君想进微软,微软的hr把她的简历扔了,但她可以试试去微软的供应商那儿,那些做外包的小公司,总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吧?

&esp;&esp;只要她做得确实好、展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,最后以金牌外包的身份再进微软,学历还重要么?不重要了。微软的采购会给这个优质供应商背书的!

&esp;&esp;那么,这一路上,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?是大学四年的辛勤非人努力,再加上毕业后第一份外包供应商工作期间的努力,或许是三年。

&esp;&esp;与之相比,一个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,如果进了大学就鬼混,但因为他的招牌值钱,所以只要别太离谱,也许他大学一毕业就能进微软。

&esp;&esp;这两个例子的差距,无非是前一个多努力了七年、而后一个在这七年的一开始就放羊了,但最后达到的高度是一样的。

&esp;&esp;所以,我给所有没考好的同学一句话:你就假设,这次考砸,只是多走了七年人生弯路,并不是完全追不回来了!

&esp;&esp;或许比你们强的人也会继续努力,那样你一辈子可能都跟别人差七年。如果别人松懈了,你就能慢慢追回来。但如果你现在就不追了,这七年的差距只会变成十年、十五年。

&esp;&esp;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,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,没死就不算下牌桌。所以,任何时候都别停下,但任何时候也都要注意分配体力,别一下子冲太狠、后面要躺几年。

&esp;&esp;一次摔倒了,也别想着读档重来,你只能爬起来继续跑完。

&esp;&esp;爱比克泰德说过:我们每个人都登上并非自己所选的舞台,演出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,但我们只能演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