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大光也毫不退让道:“他就是我的堂兄,渤海的国王,我是渤海的王族,谁也改变不了,比起长白山上的石头更坚固!”
&esp;&esp;看着这对情比金坚的兄弟,苏轼垂头丧气,只好回到住处,把苏八娘的一本诗集双手奉上,老实认输。
&esp;&esp;从大光开始,大氏的族人就像是野草一般,疯狂繁衍,大虎、大山、大猛、大勇、大智、大河、大海、大一、大二……越来越多,多到大熊都数不过来。
&esp;&esp;这位渤海王对外宣称,他们大氏的兄弟只有18位,其他的都是渤海臣子的后裔,就这样,孙氏,魏氏,郑氏,金氏,原本渤海国的几大贵胄,统统找到了后裔。
&esp;&esp;天知道这一万多人的逃人,里面怎么有这么多的贵族?
&esp;&esp;但是不要紧,从大熊往下,他们每个人都坚定宣称自己是渤海遗民,每个人都能讲述渤海国的辉煌,提到辽寇,他们切齿痛恨,不共戴天。
&esp;&esp;这些渤海人每天都跑到王宁安的府邸,去请愿,哭求,拜求,大宋能够出兵,渤海不曾辜负大宋,大宋也不能放弃渤海!
&esp;&esp;苏轼真是看得目瞪口呆,不到一个月的功夫,一个民族就生生被鼓捣了出来。他觉得王宁安就是个妖孽,哪怕有一天,王宁安告诉他鸡蛋是长在树上的,苏轼也会选择相信。
&esp;&esp;当然了,有了共同的认知,只是第一步,还需要不断强化。
&esp;&esp;王宁安在城外营地旁,利用逃人,修建了一处祠堂,准确说是太庙,渤海国的太庙!
&esp;&esp;在这间不算宽大的建筑当奉着渤海国历代帝王。
&esp;&esp;高王大祚荣。
&esp;&esp;武王大武艺。
&esp;&esp;文王大钦茂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宣王大仁秀。
&esp;&esp;大彝震。
&esp;&esp;大玄锡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末代国王大諲撰。
&esp;&esp;十五个灵位,代表着大氏的十五位国王,博闻强记的章衡站在一旁,不断讲述着每一位国王的丰功伟绩,从开国君主大祚荣,到繁荣渤海的大钦茂,再到中兴的大仁秀,渤海国经历一百多年的努力,被称为海东盛国,物阜民丰,国库殷实,文教大兴,万民乐业……
&esp;&esp;大熊经商过,比寻常的蛮夷聪明一些,但是脑袋容量也很有限,不过章衡讲解的这些,他几乎都记住了,那些复杂的名字也都刻在了心头。
&esp;&esp;除了十五位国王之外,还有大熊向上追溯的五代抗辽先祖,一共二十个灵牌。
&esp;&esp;全部看完之后,大熊,大光,大山,大海,大虎……这些人跪在地上,格外虔诚,他们指天发誓,宣称要光复渤海,恢复祖宗的荣耀,荡平辽寇,挖坟掘墓,把辽国皇帝的骨头,祭奠死去的先人!
&esp;&esp;看着这么一群悲愤的人们,苏轼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
&esp;&esp;“这是不是入戏太深啊?”
&esp;&esp;“你给我闭嘴!”王宁安怒斥道:“面对这样一群忠勇之士,你难道不感到敬畏吗?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!我看到了他们光辉的未来!这是一群能创造奇迹的人!”
&esp;&esp;苏轼把脑袋扭过去,他宁愿相信这话是王宁安赞美他自己的!
&esp;&esp;从太庙出来,大熊的眼睛还是红的,王宁安笑呵呵走过来。
&esp;&esp;“殿下,我听闻渤海王室,都会在自己的胳膊上,烙一块雄鹰印记,以表示勇敢和光荣,不知道……”
&esp;&esp;“当然要!”
&esp;&esp;大熊立刻说道:“我几乎都忘了,祖宗的规矩可是不能随便丢的,赶快开始吧!”
&esp;&esp;王宁安道:“既然如此,就请殿下和诸位斋戒沐浴,三天之后,会有人给你们烙上雄鹰的图案。”
&esp;&esp;大熊满怀感恩,告辞离开。
&esp;&esp;三天的光景,转瞬而逝,他们洗白白,擦香香,换上干净华贵的衣服,露出右肩,章衡面色凝重,念过了祭文,章敦亲自拿着一块暗红的烙铁,印在了大熊的肩头。
&esp;&esp;一股白气冒出,还有淡淡的肉香,大熊咬紧了牙关,豆大的汗珠从鬓角流下,他浑身的肥肉不停颤抖,却没有叫出声来。
&esp;&esp;烙印完毕,又换了下一个人。
&esp;&esp;很快,大氏的兄弟都烙印完毕,剩下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