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炮灰不做工具人 第86章(2 / 3)

容下,隐藏的紧张和纯情。

&esp;&esp;她解下自己的佩剑换上长风,将佩剑递给郑景昭:“殿下,这是我的剑,还请您收下。”

&esp;&esp;送香囊、玉佩太暧昧,想来郑景昭也是明白这点,所以送了剑。

&esp;&esp;他接过剑,只觉掌心一沉,心中某个地方似乎也被填的满满当当。

&esp;&esp;“我会收好你的剑,等你回京。”

&esp;&esp;郑景昭神情郑重,顾辛夷望着他的眼睛,唇角微微挑起:“时候不早了,殿下请回吧。对了,我的剑之前没取名,现在它叫——秋水。”

&esp;&esp;话毕,她身姿轻盈的跃上小毛驴,头也不回的离开。

&esp;&esp;郑景昭站在原地,目送顾辛夷身影渐行渐远,指尖从冰凉的剑鞘抚过,耳畔回响着她的话。

&esp;&esp;秋水剑,长天剑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
&esp;&esp;她说自己的剑之前没取名,现在叫“秋水”,真的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吗?

&esp;&esp;郑景昭紧握剑身,唇角挑起,眸中绽放出灿烂笑意。

&esp;&esp;…

&esp;&esp;大雪飞扬,入目所及一片荒凉。

&esp;&esp;抵达边关时,已经是冬日,顾辛夷穿着单薄的蓝衫,骑着小毛驴,优哉游哉的走在路上。

&esp;&esp;群山银装素裹,天地茫茫然连成一片。雪光太亮,容易引发雪盲症,顾辛夷不怕这个,一双明若星辰的眼睛,惬意的打量四周。

&esp;&esp;官道上没什么人,路边每隔十几里,就会有一间简陋的茅屋,这是给路人临时取暖用的。

&esp;&esp;茅屋简陋,但里面放了火折子和干柴,要紧时候可以救人性命。

&esp;&esp;远处村落一片寂静,这样冷的天,如非必要,老百姓通常不会出门。

&esp;&esp;离边城大门还有二十多里路,官道附近的村落,渐渐多了起来。

&esp;&esp;天寒地坼,小毛驴在灵气的滋润下,不仅没瘦还胖了许多,撒蹄狂奔时,只留下一道模糊的残影。

&esp;&esp;不过通常情况下,怕不小心吓到别人,顾辛夷不会让元宝跑那么快。

&esp;&esp;临近边关,为了解边境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,她特地放慢行进速度,每到一个村子都会停下歇歇脚。

&esp;&esp;顾辛夷容貌秀丽,穿着打扮和五官轮廓,都是大平国人模样,村民对她十分热情。

&esp;&esp;村子里不全是大平国人,每个村都会有几个,因为各种原因混了胡人血脉的面孔。他们无论在大平还是胡人部落,都是受到排斥的存在。

&esp;&esp;两个民族间充斥着血海深仇,城外的村子,几乎每个都被胡人骚扰过。

&esp;&esp;这种情况下,又有谁能毫无芥蒂的接纳混了胡人血脉的孩子,尤其看不起那些自愿嫁给胡人又被抛弃女人生的孩子。

&esp;&esp;胡人将汉人视为两脚羊,自然不喜欢体内流着汉人血,五官也像汉人的混血儿。

&esp;&esp;顾辛夷住在村口姓丁的一户人家里,家里一共三口人,婆婆和守寡的儿媳,一起照顾刚满十岁的孙子。

&esp;&esp;孙子叫丁满福,因为家贫生的格外瘦弱,头发稀疏,跟外人打交道时有些怯懦。

&esp;&esp;他不敢和顾辛夷说话,蹲在院子里,目不转睛的盯着元宝,眼睛里满是好奇。

&esp;&esp;丁满福穿着打了好几层补丁的冬衣,冻得瑟瑟发抖,被亲娘宋氏看到,心疼的骂了句:“兔崽子,不冷死你,快进屋烤火。”

&esp;&esp;丁婆婆正在烧水给顾辛夷解乏,听到儿媳的话,探着脖子喊;“小福子,来奶奶这儿吃烤饼,别在雪窝里蹲。”

&esp;&esp;宋氏端着一碗萝卜白菜素丸子汤,放到桌子上,不好意思的对顾辛夷说:“今年收成不好,家里就这些,让您见笑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谢谢大姐,听说西北这边雨水少天气冷,经常遭旱灾,日子不太好过吧。”

&esp;&esp;宋氏将筷子摆好,坐在板凳上,手抓着袖子,满面愁容:“谁说不是呢,今年比往常要旱一些,青稞和小麦长得都不太好,好在去年和前年收成还不错,紧紧肚皮日子还能过。只要……”

&esp;&esp;说到这里,宋氏脸上露出恐惧神情:“饿肚子不要紧,就怕胡人又跑来抢粮食糟蹋人。当初孩儿他爹,就是被胡人杀死的。”

&esp;&esp;说到杀害孩子亲爹的胡人,宋氏的紧咬牙根,恐惧中带着恨意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